從偏門名詞到受捧熱詞,“大數據”僅用了兩年時間,就成功躋身互聯網三大流行概念之一。剛剛發佈的最新中國大數據技術白皮書指出,大數據作為一種賦能性技術,已作用於社 會各個層面,併在加速形成產業鏈。雷軍在最近一次接受採訪時表示,“如果大數據不能轉化價值,再撐下去小米就破產了”。
  可見,從2013元年海量大數據的爆發,到今年大量互聯網企業及傳統行業縱深應用和產品創新,“向數據要價值”成為了所有人都在尋求突破的問題。
  在線教育與大數據的命中註定
  教育從來不是一個缺乏數據的行業,從老師辦公室的試卷到學生課桌上的習題作業,成績、排名等。而學生整體排名、課程成績統計等數據的分析,更是學校的“一貫常規操作”。那麼大數據對於在線教育而言,是否只是“新瓶裝舊酒”,其真正的價值到底在哪?
  舉例來說,據統計一個學生九年制義務教育產生的可供分析的傳統量化數據基本不會超過10KB,包括個人基本信息,各門各科的考試成績,區域的學習成績排序等。一臺PC,數據分析模板,初級的EXCEL或SPSS軟件就能進行全部統計分析。但分析結果全部凸顯的是群體水平,因此這樣的傳統數據對於學生個體來說,沒有指導價值。
  與之形成明顯對比的是,40分鐘的普通課堂中一個學生所產生的全息大數據(一道題花費的時間、不同學科花費的時間差異等)中可歸類、標簽、併進行分析的量化數據約有50-60MB,同時需要借助專業的雲計算技術將數據可視化,建立科學的分析模型,導出分析結果。最重要的是,這些結果對其他個體都沒有意義,對單個學生個體多維度的數據分析,是高度個性化表現特征的體現。
  而在線教育的到來,則讓上述大數據得以實現收集、存儲的第一步,學生基於移動互聯網的學習及溝通行為,其動態軌跡可以清晰的被實時記錄,充分發揮了大數據用戶層分析、可視化展現方式等特點的最大效能,更令個性化教育的實現成為可能。
  “不得不承認,對於學生,我們知道得太少”,這曾是美國十大教育類年會中出鏡率最高的核心議題。而《大數據時代》的作者、牛津大學教授舍恩伯格最近在演講中提到,在線教育產生的大數據,可以展示那些以前不可能觀察到的學習層面,進而可以基於學生的需求實現教育的“私人訂製”。
  大數據應用的三種主流模式
  因此從現階段來看,在原本的傳統教育模式下,老師往往難以照顧學生最個性化的需求,而隨著大數據的應用將有所改變,學生們可以得到經過數據分析之後的,個性化的教學和無窮無盡的資源配套。
  那麼究竟什麼樣的大數據能夠真正的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現階段究竟需要哪些數據?又該如何有效收集、挖掘這些數據呢?從在線教育目前的發展,可以窺見如下幾種應用模式:
  模式一:線上線下O2O平臺。雲平臺搭建與大數據應用為底層架構,引導學生在線上完成學習過程,並針對每一個具體的環節完整記錄,積累大量的多維度的數據素材後(學習時長、學習內容、學習頻率、學習習慣等),分析結果為老師提供線下個性化學習方案的重要依據。
  如學大於今年3月推出的e學大平臺,其就有效幫助大數據在教育過程中形成了完整閉環。簡單來說,經過大數據分析後形成的,學習資源和課程內容能夠適應每個學生的差異,同時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來控制學習進度。完成學習後,平臺會給教師分析反饋,老師將會針對性的為學生提供解惑,提供下一步的有效指導。可以看到,O2O模式對於大數據的應用,能夠為學生的發展進行智能的多元化全面評估,包括完整的學習過程(基於不同學習場所及情景)等,離每個學生的距離更近。
  模式二:在線教育工具類App。基於較為單一的學習環節(如作業、題庫、背單詞、問題解答等),收集學生一部分的學習數據,經過分析後,提供準確的解答結果,解決學生的具體學習需求。此類模式,可以部分幫助學生完成個性化學習,但鑒於純在線環境等因素,較難完成持續性的學習進階。
  如剛與外研社達成合作的猿題庫,基於題庫數據,為學生提供智能分析平臺;還有剛推出不久的答題App“菁優數學”,其主要功能是為中小學數學試題在線搜索、解析,希望利用大數據呈現出精準試題結果,實現個性化的推薦。
  模式三:教學評估軟件及學校分析平臺(校內)。收集包括學習表現,行為表現,性格發展等學生大數據,能讓學校的教師和領導更好地掌握、分析以及分享學生表現,以此來改善教學、管理課堂。此類模式的設計更多的是以教師為中心,幫助老師瞭解學生,調整教學方案,最終使得學校的教學更加系統化。
  如成立於2009年的Kickboard網絡數據平臺,以圖表的形式幫助教師可以在一個控制平臺上收集、分析和分享學生信息,減少了在各種文檔和數據庫之間的轉換,還可以向家長提供進展報告。目前,美國已經有超過200多所學校使用。
  大數據的未來需要解答的兩道難題
  一、大數據需要給誰看?都有誰需要瞭解自己的數據?從現有模式來看,雖然大數據來源的主體及分析對象為學生,但查看分析結果多為教師或學管師等。其實學生更需要瞭解自己的數據,從而認清楚自己的學習問題和學習狀況,只是在數據可視化表達的方式、數據結果篩選上,需要為學生“量身定做”。
  二、大數據如何創造更多價值?
  《大數據時代》一書中指出,數據已經成為了一種商業資本,一項重要的經濟投入,可以創造新的經濟利益。事實上,一旦思維轉變過來,數據就能被巧妙地用來激發新產品和新型服務。從目前在線教育對於大數據的應用還處於初級階段,確定哪些數據需要被收集,建構合理的數據析模型等均處於探索階段。但從長遠來看,大數據產生的價值將超越改變學習方式這個層面,在教育產品模式創新以及盈利模式上的助力,在某種程度上或許將決定在線教育企業的未來。
  馬雲也曾說阿裡巴巴本質上是一家數據公司,用獲得的數據通過整合,比用戶自己更瞭解自己。《浪潮之巔》的作者吳軍博士則預言未來所有的公司都是大數據公司。那麼未來,誰會真的玩轉大數據呢?  (原標題:從“小數據”到“大數據” 在線教育玩的轉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p45kpty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